小兒在長牙齒時,偶淌口水,并不為病態(tài)。但流得過多,或牙齒已長大半仍涓涓不止,口角及下頦因長期被口水浸淫,而引起糜爛,這就成了病理現(xiàn)象。中醫(yī)認(rèn)為,這是由脾虛不能固攝津液所致。”必須益脾攝涎,方法如下:
取生南星9克研末,加陳醋調(diào)成厚糊狀。在臨睡前,將藥涂于兩足心,然后包扎,次晨起床去之。7次為1療程。
上外治法如果再配合內(nèi)服藥效果更佳:益智仁、炒苡仁各等量研末,加一些白糖和勻,內(nèi)服。每日3次,每次1克,7日為1療程。
如果是口瘡引起的流涎,則不屬上法治療范圍。
鼻淵,俗名“腦漏”,屬西醫(yī)所稱的慢性鼻竇炎、副鼻竇炎范圍,以鼻塞不辨香臭,流清濁涕等為主癥。日久必影響食欲,且見頭暈疼痛,記憶力減退,影響學(xué)習(xí)、生活。如配用香藥枕頭,可使鼻塞暢通,從此“高枕無憂”。按辨證分型選用下列兩方:
蘇葉、白芷、荊芥、防風(fēng)、山萘、陳皮、藿香各60克,川椒、川芎、菊花、桂枝各30克,生蒼術(shù)、檀香各20克,細(xì)辛15克,研成粗末,裝紗布袋中,納入枕芯。寐時枕之。日久藥味漸淡,可稍添一些,并將枕置陽光下翻曬后再使用。此方適合鼻流清涕,無臭味的風(fēng)寒型。
第二個方子是在前方中去掉川椒,加重藿香到100克,再加辛夷花60克,蒼耳子30克,炒芩、蟬衣各20克,用法如上述。此方適合鼻流黃濁涕,臭味較重的風(fēng)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