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封建思想根植很深的國家,在中國人心中,皇權、夫權、父權是無上大的權威,是人必須服從和遵守的。在這種精神統(tǒng)領下,“孝”是人子必盡的義務,甚至是“愚孝”,總之無論父母對錯,都應遵守,也就是要“聽話”。今天的我們.必須要明白,家長和前輩的話固然要聽,但也需說得有道理。尤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世界信息的溝通互動如此之多,作為家長,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更新自己的觀念,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當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選擇很重要,但也不是說,可以任由孩子無目的、胡亂地發(fā)展.而是在引導的基礎上尊重孩子的想法,培育具有獨立意志、敢于承擔責任的21世紀的人。
給家長支招:聽話與不聽話“相結合”
在孩子的教育上,中國人的傳統(tǒng)是小孩子要乖、要聽話。于是,很多家長對于孩子表現(xiàn)出的一些反抗行為很反感。而對那些惟命是從、聽話的孩子更為喜歡。這些家長認為,聽老一輩人說話,孩子能少走彎路、少碰壁。因此,在教育理念上,孩子應該跟從父母的意愿。父母是孩子的引領者,針對孩子的特點,會合理安排他的學習進程。事實上,允許孩子可以“不聽從”家長的指揮是一個家長的智慧。如果孩子都按照爸爸媽媽的看法、思維去做事情,那么這樣的孩子將來也難以獨立。時此,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如下的實驗:他對2至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追蹤觀察到青年期。得出的結果是,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后者這個概率僅僅有26%。而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這一研究說明,有反抗行為不是什么壞事,這對培養(yǎng)堅強的獨立意志很重要,而這一點正是21世紀的人才應具備的素質。
要求孩子聽話,這種權威的實質是對人的控制。作為家長,在我們重視孩子的將來,認為“我是在為你好”的時候,我們往往更應該重視的是自己的判斷能否理所當然地規(guī)劃、指引孩子的人生。我們更應該明白,真正對孩子的好,前提是尊重,尊重的本質是內心無限重視,包括孩子的思想、情感、愿望、喜好,加以重視和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