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會知道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有很多的差異性。除了天性上的差異外,孩子自身在每個不同的年齡段也會有差異。
我們很容易就會忘記,孩子并不只是我們自身的復制品,也不一定會承襲我們的性格。孩子可能是一個在人格、氣質(zhì)、興趣和能力方面都與我們或其兄妹大不相同的獨立個體。
九歲的克恩是非常害羞又膽小的孩子,在人群面前總會顯得非常緊張不安,也害怕接觸新環(huán)境;但七歲的妹妹凱蒂卻和哥哥克恩完全相反,她個性外向活潑,在接觸人群時總是很興奮。媽媽還記得克恩在轉到新學校的第一天,便拖拖拉拉地不愿出門上學。媽媽非常了解兩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所以她沒有拿兩個孩子作比較,也沒有對兒子說“你這樣會被妹妹笑話,你看,妹妹恨不得馬上到學校認識新同學,學校一點兒也不可怕”這類的話,反而以尊重與安慰的方式回應兒子,她對兒子說:“我相信很多小朋友都和你一樣,在開始新學校生活的第一天,都會感到緊張又害怕,但這真的是你人生的一大步,你不用擔心,放學的時候,媽媽一定會在校門外等你。”
要培養(yǎng)情緒健康的孩子,不一定非要等到重大的時刻,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時刻,都是我們幫助孩子的好時機,在這一點一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不停地對孩子強化正面的信息,為他們打下培養(yǎng)健康情緒的基礎。
每個孩子在不同的階段也會有所差異,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許前十年運動能力發(fā)展良好,后十年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良好;有些孩子則相反,前十年思考能力發(fā)展良好,后幾年則是運動能力發(fā)展良好。心理學家甚至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在小學四五年級時運動成績優(yōu)秀,卻不愛讀書;但上了初中,卻轉變成不愛運動而很愛讀書。
可見,人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有許多能力會慢慢形成,只是每個人的潛能發(fā)展時間不同罷了,這也是小孩未來成就自我的一項重要條件。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都要成為專業(yè)、能讓孩子咨詢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