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育兒網(wǎng)?>? 早期教育 > 行為與習(xí)慣

任性,并非是孩子無理取鬧

本文Tag標(biāo)簽:任性/行為品質(zhì)/教育??

    任性的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相似的:為達(dá)到目的,哭鬧不止,把父母搞得精疲力盡。有的父母打罵,不起作用;有的父母聽之任之,孩子仍不罷休。父母唯有長嘆:都是獨生子女,太過于嬌慣了,以前哪聽說過這樣的事。
  也許事實并非如此。

  蘇蘇5歲,平時蠻聽話??墒?,用她媽媽的話來說,就是那天不知發(fā)了什么瘋,直鬧到了午夜,才在極度疲倦中睡了過去。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那天,蘇蘇約了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到家里玩。蘇蘇拿出自己所有的玩具來招待小朋友。兩個孩子玩得挺愉快。本來,如果事情一直這樣下去,也就沒什么了。可是,即將結(jié)束游戲時,那個小朋友忽然從包里取出一輛遙控小汽車。
  小汽車頂上,亮著個紅燈,閃啊閃的。
  “給我玩,給我玩?!碧K蘇開心得不得了,“我玩一下。”
  “好,就玩一下,”小朋友倒也大方,“玩一下我就要回家吃飯了?!?BR>  蘇蘇好奇地拿起小汽車,上上下下地翻看了一番,然后用遙控器指揮著它,在房間里繞起了圈子。繞了兩圈,小朋友就把車收回包里,堅決地要回家了。蘇蘇留不住小朋友,只好任由他離去。
  “媽媽,我要小汽車?!毙∨笥炎吆螅K蘇向媽媽提出了要求,“我也要小汽車?!?BR>  “好,”蘇蘇媽滿口答應(yīng)下來,“明天去買,今天商店關(guān)門了?!?BR>  “不,我要小汽車,我現(xiàn)在就要。”蘇蘇坐到地上,哭叫起來。
  “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蘇蘇媽急了,一把拉起蘇蘇,“都答應(yīng)你了,你還想怎樣?!?BR>  “我要小汽車!”
  “唉,這孩子怎么變得這么任性?!”蘇蘇媽悄悄地嘆口氣,“快去睡吧,明天就買?!?BR>  然而,蘇蘇卻一直沒有安靜下來。反反復(fù)復(fù)地重復(fù)著那句話:我要小汽車。蘇蘇媽被蘇蘇的任性氣得沒辦法,如果現(xiàn)在能夠買到,蘇蘇媽寧可立即買給她,也不愿她這樣鬧個沒完。但現(xiàn)實情況,又實在不允許她這么做。
  任性,實在是太任性了!
  這是蘇蘇媽對蘇蘇所下的結(jié)論。
  其實,這個結(jié)論是錯誤的。
  蘇蘇的任性,并不是不講道理的胡鬧,而是她有著一種強(qiáng)烈的心理需求。
  隨著生理發(fā)育,孩子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他們對這些事物的正確與否,不可能像成人那樣進(jìn)行瞻前顧后的分析,再做出決斷處置,而是僅憑著自己的情緒與興趣來參與,盡管這些事物往往是對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而父母多以成人的思維去考慮孩子參與的結(jié)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參與的情緒和興趣。實際上,這種情緒和興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觸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其實,蘇蘇僅覺得那小汽車有個閃亮的燈,好奇那個燈為什么會閃亮而已。當(dāng)這種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撫時,她就與媽媽作對,以哭來抗議。不達(dá)到目的,絕不罷休。
  處于獨立性萌芽期的孩子,一切事物都想親力親為,想弄個透徹,這原本是好事。但是,這種“親力親為”的心理,往往會在不合實情中表現(xiàn)出來。這種任性,實質(zhì)上是一種與父母對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父母初始沒有重視他的心理需求。怎樣發(fā)現(xiàn)寶寶的心理問題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切不可簡單地以孩子任性來對待。只要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并認(rèn)同這種需求,給以足夠的重視——蘇蘇媽,就完全可以和孩子聊聊那輛小汽車,聊聊車上的小紅燈,并對明天和孩子一同買、玩小汽車進(jìn)行想像,這樣一來相信解決孩子的任性并非難事。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nèi)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