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人,各有所長,不能用一根尺子去衡量他們。過去人們都愿意給寶寶測智商,事實上這個方法并不能衡量出寶寶的真實能力,因為1905年法國比內氏首次提出智力測定時,是為學校預計測定學生的學習成績用的,只為學習用。但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見得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畢業(yè)后事業(yè)的成就一定會比學習成績平平的更好。例如運動場,上的冠軍,有成就的演員,紅極一時的歌星等,大多數(shù)都不會是學習第一名的學生。
早在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系的加德納教授就提出過多元智能的理論。他認為,人的智能是多樣的,起碼有7種:語言智能、數(shù)學智能、音樂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肢體動覺智能、社會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15年后又增加了自然觀察智能。他認為,隨著人類的進步,在不斷觀察探究后,智能表現(xiàn)的類型還會增加。在哈佛大學教育系中還有“零點項目”正在觀察研究中。他們的小學生只上課半天,有半天時間可去當學徒,可去博物館,圖書館,也可到農田勞動,讓學生們做自己喜歡的事。小學校每半年把學生的師傅們和學生家長找來,與他們共同商量怎樣使學生總結所學到的知識,并在社區(qū)組織校外的輔導員幫助學校做好教育工作。到了中學仍然采用半天制,使學生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yè)更加固定,也許可學生隨時轉變更適合自己的專業(yè)。論文是在中學結束前提交的,通過論文的質量推薦進不同的大學。在大學中可自由選擇對自己有關的科目學習,用以提高理論知識。這樣就可以使學生不用學習一些對自己無關的知識,一來可以減輕學業(yè)負擔,二來可使一些不能進入大學讀書的學生,畢業(yè)后有一技之長,能愉快就業(yè)。
加德納還有一個多彩光譜的大規(guī)模教育接納4歲后的學前兒童。這個教室分8個部門,每部分有自己獨特的設備。如:
語言教學部分:有錄音,錄像,電視,話劇,兒童文學圖書等設備,有專業(yè)的教師接待。
數(shù)學教學部分:有各種數(shù)學玩具,如天平,稱,定時沙漏,算盤,日晷,福祿貝爾數(shù)學玩具,數(shù)學積木,計算器,望遠鏡,簡單測量儀等,也有教師指導。
視覺空間教學部分:區(qū)里有迷津,顏色和形狀配對,接龍等玩具,地區(qū)地圖,本市地圖,交通圖,本國地圖,世界地圖,各種拼圖,鑲嵌玩具,畫畫和雕塑用具,陶藝用具等,有相關教師指導。
音樂和肢體運動部分:這是兩個分開的區(qū)域,可避免互相干擾。各有音樂和體育器材,并有專業(yè)的教師指導。
自然區(qū):其中有動植物和昆蟲的展覽,有天體運行的表演,航天模型等。
社會交往區(qū):其中有小型的銀行,郵局,商店,醫(yī)院,美容院等社會機構讓孩子們參與活動,各有組長帶領。
進入這些大教室時,孩子們開始先到處瀏覽,最后就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長期留下。教師們對每個進來活動的孩子都做記錄,每年起碼每人有15次,記錄孩子在哪個地方停留,玩什么玩具,怎樣玩法,用多長時間等。經(jīng)過一年的觀察,就可看出每個孩子的興趣所在,能夠進入的深度,孩子所表現(xiàn)的性格等,給家長作出報告并留下檔案。這就是加德納研究材料的來源,他提出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智能型,最好能給他提供適合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在發(fā)展最優(yōu)智能的基礎上,把所缺乏而必需的能力填補上。
我們在學習加德納的理論和他的工作中,試圖填補0~3歲兒童智能型的空白,因為有許多智能是在出生后就可觀察到的,而且越早給以適合的條件效果會越好。不少幼兒園就已有各種特長班,如不在事前就做好觀察,家長往往以自己的興趣,或自己小時候沒有機會學習,希望孩子能填補上的心情給孩子報了許多班,結果因為與孩子的興趣不符,中途退下來了。白花了許多冤枉錢和氣力,而孩子自己愿意學習的大好機會就會錯過。我們的材料來源是來自1986~1987年的2000例北京兒童大普查,和1990~1999年在北京東直門地區(qū)三條胡同的兒童,從出生起直到上學后的全面跟蹤隨訪資料。通過長期隨訪,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特殊智能,再查對他小時候的表現(xiàn),就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匯總起來就是本書所要講的內容。
我國幅員廣大,有許多資料不見得符合不同地區(qū)。例如華東區(qū),尤其是江浙一帶,兒童的數(shù)學智能很好,在華南和華西就不同,在西雙版納地區(qū)人們點數(shù)比背誦數(shù)數(shù)的機會要多,因為該地區(qū)過去沒有秤,他們分農產(chǎn)品都是按個頭,大個的先分,最后分小個的,都以點數(shù)按堆來算。所以當?shù)氐娜瞬粫?shù)數(shù)。上海來的知青買菠蘿就經(jīng)常數(shù)到19就回到10,11,12,買了一大堆只付十幾個的錢。傣族老爺爺看出不對,但他自己不會數(shù),只好下次不賣給說上海話的人。因此不同地區(qū)應有自己的兒童觀察記錄,才能顯示出特殊的人才。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項目會因環(huán)境改變而變化,例如交替足上下樓梯一項,我在1987年觀察時要3歲半才能做到,在1997年寫“中國兒童智力方程”時,兩歲半的孩子就能交替上下樓梯,因為那時孩子們住進樓房的多了。到2007年再觀察就有兩極分化現(xiàn)象,有些住樓房的寶寶1歲半到兩歲已能交替足上下樓梯。但又有些寶寶會退到3歲,因為他們住的樓房有電梯,不用自己上下樓梯。所以某一個項目有必要看當時當?shù)氐那闆r,不可籠統(tǒng)地互相比較。此外孩子們的興趣也會隨環(huán)境而變,擅長音樂教師的班級里喜歡音樂的孩子就會多些;擅長畫畫教師帶領的班里,喜歡畫畫的孩子也會增多。孩子們也會互相影響,聚在一起的孩子們往往興趣相同。
至于沒用外國量表的問題,由于地域差異,民族背景的差異,就會有些項目的確存在許多不同。例如中國兒童兩歲后就會用筷子,會用筷子的寶寶都很快知道自己用右手拿筷,左手拿碗。有些用左手的寶寶也會知道自己是“左撇子”,所以中國寶寶在26~28個月就能分清左右,而國外的量表都要在5歲時才測試分清左右。其他如數(shù)數(shù)能力等都會在以下的章節(jié)詳述,由于我國語言的簡練,使中國寶寶較早知道星期幾,幾月幾日等。就連加德納的量表也不能照搬,例如在自然觀察中,他要求用樹葉配樹干,這些植物在中國沒有,這道題就不可能要求了。所以兒童的資料應來自本土,才能對本地兒童作出切合實際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