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到別人家做客,主人有一個八歲的孩子。女士進門就說:“孩子,阿姨送你一件小禮物,讓你高興。不過,事先我要問問你媽媽,你這學期的學習成績怎么樣。”孩子說:“好阿姨,你要讓我和媽媽高興,那就別問成績。”
現(xiàn)在,父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積極地介入孩子的學習。因為他們認為沒有他們的叮囑監(jiān)督,孩子的學習便會跟不上。孩子在學習上爭取好的分數(shù)正在變成他們父母間能力的競爭。有些父母雖然不愿參加這種競爭,但他們還是感覺環(huán)境和形勢迫切要求他們幫助孩子學習。學校的老師也不斷地告訴家長:“孩子的學習光靠學校根本不行,你們必須是教育隊伍中的一員。”父母在重重壓力下盡心盡力,可成效不一定好,他們難免沉不住氣。
實際的狀況是:孩子的學習使家長感到被動而忙亂,學校要家長做的事,通過孩子的口頻繁地傳達過來,家長一味地悉聽遵命,對孩子實行嚴格的監(jiān)督。孩子在學習上卻越來越無章法,大人也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如何更有效地幫助孩子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例如,北京一家小學讓孩子的家長填寫了一張匯報卡,需要匯報的情況如下:
——是否為孩子提供了學習和閱讀的時間以及安靜的環(huán)境?
——是否認真檢查了孩子的家庭作業(yè)?
——是否經(jīng)常和學校取得聯(lián)系?
——是否給孩子安排了有意義的活動?
其實家長要做的事情永遠不止這些,家長要負責給孩子聽寫,檢查孩子運算是否正確,還得教給孩子一些學習方法。孩子若是與老師、同學交流得不順,還需要家長開導。
當孩子把題拿來詢問父母該怎么辦時,父母應該仔細讀一遍,確定難易,讓孩子先做容易的以增加孩子的信心,然后才讓他們做較難的。如果孩子的語文比算術好,讓他先做語文后做算術。程序弄反了,孩子很可能會喪失信心,算術做不出來,語文也做不好。應該首先讓孩子嘗到成功的滋味,千萬別讓他一面對作業(yè)就灰心喪氣。
父母不要守著孩子做功課,讓他自己做,遇到問題再找你。父母監(jiān)工似的坐在桌子邊,對孩子嘮叨不停,孩子無法靜下來好好動腦筋,還會有一種被逼迫的感覺,他會變得急躁不耐煩,遇到問題就鬧,內(nèi)心里滋生出反抗情緒。
孩子在作業(yè)中會出現(xiàn)錯誤,甚至有些錯誤會一次又一次出現(xiàn)。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不要擺出威嚴的架勢加以數(shù)落,甚至給孩于一巴掌,把孩子打得昏頭昏腦,或者盛怒之下把孩子的課本、作業(yè)本給扔了。這樣孩子會無比沮喪,情緒低落,會犯更多的錯誤。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比較,讓孩子想法趕上別人。孩子也許不會去作這種努力,甚至會生出自卑心理,不自覺地放棄進取。
父母千萬不要代替孩子做作業(yè),在作業(yè)中遇到困難,父母也不要一口就把答案說出來。采用啟發(fā)式的交流,讓孩子自己獨立思考,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
當孩子完全不懂時,父母也不要充當“老師”的角色,讓孩子去問老師或同學,這是一個良好的習慣。家長的講解可能讓他覺得似是而非。
父母必須對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成績有充分的了解,不可全信老師的結論。在給孩子講解題時,點到為止,不要在孩子已經(jīng)完全懂了的情況下,還在那里嘮叨個沒完。這會使孩子不耐煩,再遇到難以解答的問題,他寧愿放棄,也不愿請教父母。
一定要在家給孩子安排一個專門學習的地方。不要讓孩子在小桌椅或父母的書桌前湊合了事。孩子在自己的地盤里學習,他對這個地盤有歸屬感及占有感,他做功課時會更加專心。他會知道學習是一件嚴肅的事,馬虎不得。
●父母在家里努力學習、認真讀書,會給孩子良好的影響,孩子也會逐漸養(yǎng)成專心學習的習慣。
●做功課的時間不要太長,讓孩子中間休息幾分鐘,舒展一下筋骨,蹦跳一會兒。
●父母不要老追問孩子的成績,應盡量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