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就是孩子的工作,玩具被喻為“人生第一部教科書”。但是面對琳瑯滿足的玩具產(chǎn)品,如何挑選,就能成了最大一個問題,孩子喜歡玩簡單,易玩的玩具,但父母考慮的是,買玩具不僅要好玩,更要對開發(fā)孩子的智力有幫助,矛盾就出現(xiàn)了。對面這個矛盾,究竟應該聽誰的好?
一、孩子做主VS父母做主
1、孩子做主
張媚粗粗算了一筆賬,每個月在4歲兒子身上的玩具開銷大約有1000元。從數(shù)量上看,光是送人的玩具,用雙人床單打包起來的就有四五包,現(xiàn)在家里的壁櫥里還儲藏著一大堆玩具;從價錢上看,張媚基本不考慮價格因素,最貴的玩具接近千元,但是買個放心,買個安全,也值得。
兒子每次最喜歡跟張媚一起上街,因為得到玩具的概率會比較高。而張媚因為自己小時候沒有特別多的玩具,總想在兒子身上補償一下,所以在給兒子買玩具時就特別“照顧”。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看到兒子羨慕別的小孩手里拿玩具的那種眼神就特別不忍心”,這樣一來就很自然地讓兒子手里添上了別的小朋友羨慕的玩具。兒子會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玩具,這不,幾次街逛下來,火車狹已經(jīng)集了十幾套了,灘在客廳地板上,場面也頗為壯觀。
張媚自己也承認,玩具多了,兒子容易喜新厭舊,對玩具的忠誠度不高,也不太懂得珍惜。兒子有個缺點——容易分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玩具多導致的;但同時幼兒園老師反應兒子比其他小朋友“老介”,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玩具帶來的?,F(xiàn)在張媚已經(jīng)在買玩具上比較節(jié)制了,在她看來,不買不見得是吝嗇,買也不一定是奢侈,兒子的選擇比較重要。
2、父母做主
也許是因為幼師出身,王蕾在給女兒買玩具時,基本上是她說了算,買的也都是開發(fā)智力的玩具。她發(fā)現(xiàn)女兒對閱讀有興趣,就會有意識地引導女兒玩閱讀方面的玩具,比如讀書郎這樣的玩具;當她覺得應該鍛煉一下女兒動作的協(xié)調(diào)力,就隨著她年齡的變化添置了不同大小的球,讓女兒拍;本來不準備為女兒買GameBoy,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游戲機也可以鍛煉腦力,就給女兒買下了。
王蕾購買玩具的原則是——有意義的就買,沒意義的不買。女兒小的時候可能會順著她的意,買點玩具哄哄,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5歲了,就不再是有求必應了。雖然現(xiàn)在的孩子“足智多謀”,會軟硬兼施地使出各種手段讓大人滿足自己買玩具的要求,但是王蕾有自己的尺度和方法。所以女兒現(xiàn)在也很清楚,只要媽媽不答應,她再怎么鬧、怎么發(fā)嗲都是無濟于事的,想要新添一件玩具的可能無非以下幾種情況:過生日、過兒童節(jié)或者自己的表現(xiàn)特別好的時候。在挑選玩具時,王蕾會非常仔細地向售貨員詢問玩具的功能,并且親自體驗一下玩具的性能,她希望玩具能給孩子增長知識,寓教于樂。
二、幼教專家林茅:讓孩子成為游戲的主角
玩具是孩子的教科書,但是對于孩子來講,玩具是他們的朋友。通過玩具體現(xiàn)寓教于樂,以達到開發(fā)智力的目的,是適合孩子接受能力和興趣特點的一種形式。從廣義上看,可以說幾乎所有適合兒童的玩具都具有益智性,因為不管什么樣的玩具,兒童在擺弄、操作的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鍛煉了智力發(fā)展所必需的認知能力、操作能力、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等。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的玩具越多越好,因此買了許多玩具。每當游戲一開始,總是攤一床和一地。玩具太少,孩子當然會感到單調(diào)、乏味,但大量的各種各樣的玩具,會使孩子經(jīng)常更換玩具,哪一件也玩不長。
選購玩具時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明確性。就是買之前要知道購買這件玩具的目的,要注意為孩子選擇適合他們生理和心理特點的玩具,而不是越貴越高級越好。
2、不要沖著“益智”二字購買。一般所說的益智型的玩具是指在操作過程需要思維積極參與、需要解決問題或達到一定目標的玩具。這類玩形式生動活潑,能夠吸引兒童;需要動手操作;不同程度地需要判斷、思維、推理等頭腦活動的參與,如棋類玩具、積木、拼圖、策略型的電腦游戲等。有的父母認為難度越大的玩具越具有益智性,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因為如果玩具給孩子提出的是他無法解決的難題,這就使玩具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使孩子感到索然無味了。
3、要注意玩具的安全。首先是心理上安全,比如這個玩具是不是健康的玩具,而不是帶有低級趣味的玩具。其次是玩具本身質(zhì)量的安全。
4、玩具的使用。玩具買來后,父母自己要看一看,玩一玩。也可以和孩子探討一下,引導孩子,做他的伙伴,一起參與進去。其實在玩玩具時,孩子應該是主角,玩具是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