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孩子補補“心理營養(yǎng)”
有專家分析說,嬰兒會對別人的憂傷、痛苦等表現出同情,主因是他們還不具有“我自己”的觀念,他們把自己的憂傷和別人的憂傷混淆在一起。到了1歲左右的時候,幼兒開始認識到別人和自己的區(qū)別,但仍然對別人的感情狀態(tài)作出靈敏的反應,并認為能使自己高興和滿足的事情也會使別人高興,用自己喜歡的東西試圖使別人高興和喜歡起來。到2歲多,孩子開始感覺到別人的痛苦不像自己的,至少不完全是自己的痛苦。因此,他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千方百計想辦法,試著用各種辦法使別人高興起來。同時,嫉妒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標簽:心理營養(yǎng) - 利他思想 - 感情培養(yǎng),類別:嬰兒心理
-
小孩子也急需心理營養(yǎng)
“補鈣、補腦……千萬不能讓孩子缺了營養(yǎng)”,當許多家庭將培育后代的注意力放在生理營養(yǎng)上時,心理營養(yǎng)的缺乏日漸影響著兒童的健康成長。目前,我國有8%到10%的兒童有心理疾病,35%的中學生具有心理異常表現,17歲以下的兒童現有3000萬人受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標簽:心理營養(yǎng),類別:健康120
-
孩子健康成長另需五大營養(yǎng)
許多父母非常關心孩子衣食住行方面的需要,以為只要保證了物質需要就能讓孩子健康成長。但專家卻不認同,他們表示:除了滿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外,父母還得給孩子五大營養(yǎng):肯定、自由、情感、寬容和夢想。如果不予以滿足,孩子就會出現缺乏“心理營養(yǎng)”的情況。
標簽:心理營養(yǎng),類別:幼兒心理
標簽大雜燴
文章 孕婦 飲食營養(yǎng) 飲食 懷孕 早期教育 教育 胎兒 生長發(fā)育 游戲 親子互動 胎教 語言行為 營養(yǎng) 性格 多動癥 早期發(fā)育 家庭教育 寶寶 早期開發(fā) 健康 孩子 親子游戲 孕期 理財 嬰兒心理 幼兒園 父母 安全 智商 家庭 母乳喂養(yǎng) 兒童教育 育兒書籍 喂養(yǎng) 孤獨癥 運動 心理健康 幼兒教育 感知覺 智力開發(fā) 疾病 生育 幼兒 興趣 發(fā)育 接種 自我保護 護理 肢體行為 智力 睡眠 性愛 胎兒發(fā)育 交往 情緒 父子關系 性教育 個性 育兒 健康護理 兒童健康 玩具 腹瀉 親子教育 注意事項 分娩 優(yōu)生 感冒 疫苗 學習障礙 嬰兒發(fā)育 肌膚護理 胎教方法 妊娠 好奇心 習慣 母乳 性生活 發(fā)熱 母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