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就醫(yī),醫(yī)生讓做的第一項檢查項目往往是驗血或驗尿,一個小小的窗口,隔開的是焦慮的父母和檢驗科“神秘”的醫(yī)生們。
“為什么我們在前面,很多人都取走報告了,我們還沒拿到?”“為什么別人家娃一針見血,我家娃一針噴血?”……小小指血,問題多多,今天我們就來有問必答,告訴你那些只有醫(yī)生知道的事。
Q 兒童醫(yī)院的檢驗窗口,父母們最常問的問題是“扎針疼不疼?為什么別人家娃一針見血,我家娃卻一針噴血”,其實很多醫(yī)患矛盾也由此引起,你們碰到過這類問題嗎?
A 挺多見的。檢驗人員做末梢血采集,一般就是扎手指。其實扎的深度是不太一樣的,要根據(jù)不同年齡、手指粗細程度來調節(jié)。出血量的多少因人而異,每個孩子的毛細血管分布都不一樣,如果正好扎到毛細血管,拔針的時候就會噴出一些血,孩子末梢循環(huán)不好出血量就很少。有些父母能夠理解,有些不理解我們的父母就會直接罵技術不行。有時如果一針出血量不夠,用力擠壓后結果是不準的,就需要再扎第二針,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就更加不理解了。
希望父母們能夠多了解一些醫(yī)學常識,多理解和相信我們的專業(yè)度,即使需要多扎一針,也是出于檢驗結果準確的需求。
Q 檢驗結果有失效的情況嗎?
A 有。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分三種:檢驗前、檢驗中和檢驗后。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樣,眾多研究發(fā)現(xiàn),檢驗前的因素其實占據(jù)了60%~70%。檢驗中的問題,包括人員、機器、材料、規(guī)則、環(huán)境等,因為有規(guī)范的管理,涉及檢驗專業(yè)人員,所以很好控制。而檢驗前質量是和家長的醫(yī)學知識密切相關的。所以希望家長能夠配合我們,遵醫(yī)囑做檢測前的準備,盡量減少影響因素。
Q 帶孩子檢驗前,哪些疏忽會讓檢驗結果失效?
A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空腹抽血的問題。我們遇到過很多實例,前一天我們告訴家長明天早晨孩子要抽血,不要吃飯。結果第二天家長告訴我們:“孩子沒有吃飯,就吃了點水果。”事實上,吃水果也是不可以的。另外,檢查前一天晚上做劇烈運動也會影響檢查結果。
還有扎指血(采集末梢血)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有的孩子心里恐懼,會哭很長時間,其實這也會導致白細胞發(fā)生變化。這時如果家長不去安撫孩子,反而直接打罵、埋怨孩子,導致孩子哭鬧更加嚴重,反倒對結果影響更大。
Q 不合格的檢查標本,常見的有哪些?
A 超過時間送來的大便常規(guī)、尿常規(guī)檢測標本,全是唾液的痰標本,抹了舌頭的咽拭子標本(用醫(yī)用棉簽,從人體的咽部蘸取少量分泌物而采取的樣本)等。
Q 我們聽到過媽媽們這樣的疑問:“我們給孩子留了尿,大老遠來了,為什么不能檢測?”
A 這是因為時間太長了或者標本留取時不合格。有些家長在家里給孩子取好了尿送來,可能因為堵車,時間超過要求了導致樣本無效,這種情況很普遍。兩個小時之內的新鮮尿液檢測才有效,大便標本的有效期是1個小時。如果尿液是用不夠干凈的容器裝的,也可能造成污染,我們也無法收檢。如果是大便標本,直接從尿布上刮下來的也不能收檢,因為尿布吸收了大便的水性成分,刮取物根本不能代表真正要檢驗的東西,會影響結果。無論進行哪種檢測,對于檢測標本的采集最好詢問清楚并遵醫(yī)囑。
Q 血常規(guī)的報告一般是半個小時出結果,為什么有時候半小時出不了結果呢?
A 扎指血后血液標本是上儀器檢測的,如果儀器沒有異常提示、檢驗人員審核報告時沒有發(fā)現(xiàn)不符合邏輯的情況時就可以直接發(fā)出報告,時間在30分鐘之內。為了把人工和儀器判讀的漏檢可能性降到最低,國際相關部門制定了血常規(guī)復檢41條規(guī)則,儀器和人工會同時判斷結果是否觸發(fā)了這41條當中的任一條,如果觸發(fā),就需要人工在顯微鏡下重新進行復檢,甚至可能需要重新采血。所以,遇到此類情況,這個報告可能要等半小時以上了。復檢恰恰是為了防止出現(xiàn)漏檢,這項工作要求非常細致,對我們的專業(yè)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甚至溝通能力,都是非常大的挑戰(zhàn)。
Q 檢驗科一天一般查多少個孩子?
A 1500~1600個,一個檢驗人員一天要做200~300個末梢血采集。很多檢驗人員有腱鞘炎,就是因為經(jīng)常握持孩子的手、經(jīng)年累月做同樣動作導致的職業(yè)病。
檢驗師的心里話
希望大家通過這個欄目不僅理解檢驗科是干什么的,也要理解檢驗不僅僅是醫(yī)院和醫(yī)生的事,家長也需要了解一點小常識,并能在檢驗時理解和配合,這是我們非常高興看到的結果。
內容來源:《時尚育兒》雜志
欲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時尚育兒》雜志2018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