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專業(yè)演員,他詮釋過很多角色,以至于我們都快忘了他生活中還有一個“角色”是父親。直至年前的《爸爸去哪兒》的轟然來襲,將他這個稍感“僵硬”的角色無限放大:“郭濤對石頭太嚴厲了”“這種教養(yǎng)方式不對”的聲音不絕于耳,這些聲音讓他惴惴不安,也讓他不知所措。然而,一段時間后,他發(fā)現(xiàn),這種不知所措,卻是“父親”這個角色將終其伴隨的,也許在郭濤看來,“父親”這個角色是他永遠需要學習的。
好的演員永遠行走在修煉的路上,這個修煉不完全是演技方面的,也是生活、品質、品格的修煉
好的演員需要不斷地反思、修煉才能進步??蛇@修煉也并不全是演技方面,家庭、孩子、老人、社會,人到中年的郭濤開始冷靜地去反思這一切的一切。
他尤其感恩孩子的到來,孩子讓他的修煉多了一份甜蜜的機緣。在好哥們兒吳京的婚禮上,石頭和Angela受邀擔任花童。石頭那天穿著筆挺的小西裝,矜持地站在那里,無視熱鬧有趣的婚禮現(xiàn)場,正經嚴肅地和爸爸確認著自己這個花童的“工作”內容。
看著石頭認真的小臉,那一瞬間郭濤仿佛閃回到了兒時,又仿似歷經了青蔥的青春。他看到了年輕的自己也如石頭一般,對每一件事情、每一份工作、每一份朋友的托付都全力以赴、百分百投入。
這讓郭濤覺得非常欣慰。“這種認真與誠信,不茍且、不潦草,竭己所能忠于別人所托的性格,讓很多人覺得我很軸,也很傻。但這就是我啊,是我們郭家基因里頭所特有的品格。”他希望,未來石頭也能如他一般真正接納自己。
我覺得這些東西可能會潛移默化地留在她的身體里,幫助她成為一個堅強的人
如果說演藝道路上的修煉是一條艱難的藝術之路,那么“父親”這個角色的修煉,更是一堂人生的修煉之課,這也許是在郭濤有了兒子石頭和女兒伊莎貝拉后所深刻感受到的。“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我一直學習的過程,父親是任重而道遠的角色。”是的,比如之前他要學習如何教育一個男孩子,在石頭調皮搗蛋的時候,他可以拿出幾分做父親的威嚴去震懾他。但如今,面對剛剛滿3歲的女兒,他又要去學習如何去養(yǎng)育女孩,因為無論如何,他都做不出一副威嚴的樣子去管制那個天真爛漫的女兒。
小女兒淘氣,愛惡作劇,這常常讓郭濤興奮而又無奈。相對于對石頭的嚴厲,對女兒郭濤變得柔軟很多,他自己都覺得像得了“軟骨病”似地拿她沒辦法。不過,郭濤也有他自己的原則,比如伊莎貝拉摔倒的時候他從來不去扶她,雖然很心疼,但很多時候就當沒看見,讓她自己爬起來,“我覺得這些東西可能會潛移默化地留在她的身體里,幫助她成為一個堅強的人。”就是這樣的“軟硬兼施”,伊莎貝拉和哥哥石頭一樣,小小年紀就堅強果敢,這與郭濤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
這種從無到有的轉變是一個人思想、性格在慢慢成熟,這也是我要傳達給石頭的東西
《爸爸去哪兒》節(jié)目播出后,郭濤遭到了一些質疑,有些人會認為郭濤對兒子石頭過于嚴厲了。秉性認真的郭濤也開始思考、回味、成長。一方面,他認為自己在節(jié)目里的表現(xiàn)是真實的,自己的“粗糙”其實也是在培養(yǎng)一個“男子漢”、培養(yǎng)一個“爺們兒”。另一方面,郭濤也在慢慢反思,希望能夠修正自己那用心良苦的父愛。正是父親的力量推著郭濤一步一步卸掉自己的面具。
前一段時間一家人去新加坡,在游樂場里石頭特別喜歡挑戰(zhàn)性的游戲,各種木乃伊、急流勇進、變形金剛他都想玩。但考慮到安全性,郭濤和妻子開始的時候并沒有同意。但一顆愛玩的童心怎么會就此安分呢?見石頭一直鬧著要去玩,郭濤沒有再堅持拒絕,他鄭重其事地跟石頭分析了他的擔心,給了石頭不能玩的兩個原因,讓石頭自己判斷,如果這兩個原因石頭覺得自己可以應對,就可以去玩。最后父子倆協(xié)商的結果是石頭去玩了,玩得還特別開心,也沒有出現(xiàn)安全問題。“我也在成長。這種轉變是一個人的思想、性格在慢慢地成熟,這也是我要傳達給石頭的東西。”是的,郭濤正在一點一點地轉變,作為一位父親。
父親這個角色,很多時候讓我特別脆弱
都說“父愛如山”,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感懷父愛的深沉與無聲,但常常沒有看到父親的脆弱,郭濤對此深有感觸。比如,之前他覺得自己是刀槍不入的人,堅強到沒有讓他害怕的事,但有了孩子之后卻常常會感懷,甚至是熱淚盈眶。“有時候我在戲里頭表達情感的時候,我會用一種比較幽默的方式來表達。但是真正面對孩子的時候,就比如說之前石頭骨折了,正好那天他媽媽在國外,當我自己去面對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完全蒙掉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吹绞^受傷的那一瞬間,我心如刀絞,我想如果可以替他痛就好了。”也許這就是父親的情感、父親的力量,表面風平浪靜,但波濤洶涌的愛早已在內心激蕩已久。
如郭濤所說,生命是一場奇怪的旅程,你會突然有一天因為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在陪伴這個生命成長的同時,會像一個社會學家、思想家、甚至是文學家一樣去發(fā)現(xiàn)你的生活。“雖然是一次痛苦、心疼的經歷,但是因為我跟石頭共同度過了那次的難關,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欣慰?,F(xiàn)在很多家庭,特別是外出打工、背井離鄉(xiāng)的人,雖然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收入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回報,但孩子每一步的成長,比如第一次爬、第一次站起來的情感,也許就永遠的失去和錯過了,我覺得每個人是需要這份情感的經歷的。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最好不要錯過孩子的每個瞬間,第一次叫爸爸,第一次爬起來,或者是第一次骨折的時候。”也許,于郭濤來說,石頭與伊莎貝拉的到來,讓他看到的不僅是父與子的情,更是一種關于愛的哲學。
就像他著作的《父親的力量》一樣,他講述的是一個男人的困惑、迷茫、掙扎,是一個父親的學習、改變、成長的過程,或許不止于他,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
參加節(jié)目后,小石頭的生活發(fā)生了哪些改變?
郭濤 參加完節(jié)目之后,石頭出去去機場什么的,有時候會碰到很多粉絲,還有很多小朋友會想要和他合照、要簽名。我就比較尊重他,高興的時候他愿意去合照那就去,如果不愿意也不去勉強他,不給他造成壓力。石頭讀書的學校外國孩子和老師比較多,很多人擔心石頭變成小紅人后,正常的校園生活會受干擾,其實還好。
參加完節(jié)目,您體會到了妻子在家?guī)Ш⒆拥男量?,那現(xiàn)在在家庭分工上,產生了變化么?
郭濤 通過參加《爸爸去哪兒》這個活動,我覺得我老婆挺不容易的,說實話真的不容易,因為她平時除了照顧兩個孩子,每天早上7點還要起來送他們上學,回來以后她還有一些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學學外語,或者做做一些工作,馬上下午三四點鐘又要接孩子,每天如此,很辛苦。這中間家里還有些別的事情,像我父親最近住院,每天都要去照顧他,確實很辛苦,她在家里承擔著這些家庭的義務,確實不容易。怎么說呢,親人不能說感謝吧,以后會對她更好一點,呵呵。
做兩個孩子的爸爸,您有什么經驗分享?
郭濤 更多家長不敢要第二個孩子,是怕不能給第二個孩子足夠的愛。但我真的不這么認為,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是我的骨肉,我不知道別人是怎樣,會不會偏愛這個冷落那個,我不會。我現(xiàn)在對兩個是一模一樣的,只要精力和能力允許,他們兩個得到的愛絕對是一樣的。就像我之前說到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對兩個孩子的關系好與壞,家長也不要太心急。孩子小時候是這樣的,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打架,中間我自己也在調整擺平,有時候這邊多一點,那邊少一點,但慢慢的,有些游戲規(guī)則他們自己就建立起來了。我不去放大這些東西。如果中間發(fā)現(xiàn)了誰欺負誰,誰對誰錯了,大部分讓他們自己解決,我就當沒看見。說實話,孩子之間的事兒,能有多大?在這個時候家長很難說誰對誰錯,所以我干脆采?。翰桓深A,不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