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們這些在心理咨詢中心工作的人,來訪者往往不知如何稱呼為好。“醫(yī)生”?“老師”?只能任其自然。但人們往往習慣于稱我們?yōu)?ldquo;老師”。因為“醫(yī)生”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病人”。就好像我們也總是習慣地把來訪者稱為“咨詢者”,而非“病人”或者“患者”。
值班老師交給我一封信,我仔仔細細地看了有二三遍。這是一位少女的來信,字里行間,充溢著憂傷、憤怒,愛與恨。一位有著多么激越情懷的姑娘!而她,卻正陷入困惑、哀愁與無奈中。我多想幫助她走出困境。
再仔細地看一遍,哀怨無奈的少女的心又躍然紙上:
老師,您好!我遇到了困難,請你幫助我。
我是個丑小鴨。真的,我一直這么以為。因為我實在長得不美。在如花似玉的俊男靚女之中,我只能默默地低下頭,在17歲的青春花季,我卻與歡樂無緣,青春的歡樂,它不屬于我。
連我很崇敬很崇敬的老師,她也不重視我。憑什么?我常在內(nèi)心不平地呼喚,難道僅僅因為我沒有美貌?有人說,美貌是女人的第一財富,那么第二財富就該是智慧與才氣了,退而不成求其次:默默地咬緊牙,默默地下苦功,暗暗地常發(fā)誓,總有一天,讓你們大吃一驚,刮目相看。我不看電視,不聽磁帶,不逛大街,也不看雜書,每天每天,上足了發(fā)條,在家溫功課。
高二,這是一個關鍵的學年口我鼓足干勁,勤奮學習,一個心念,只想著能考上大學,成為一名揚眉吐氣的大學生,呀!把書斜在臂彎里,昂首挺胸,長裙飄飄,像彩蝶翻飛,女大學生,多帥?。?/p>
突然之間,天暈地轉,我的世界塌方了。偶然發(fā)現(xiàn)的事實,像惡夢,像毒蛇,緊緊地纏繞著我的心。母親,她竟然和一個不是父親的男人,在一張床上。從推門進去的一瞬間,我的心就沉入地獄,從此不見天日,永駐黑暗。
在無人的地方,我悲泣,我痛苦,含恨飲淚。為父親的不公平遭遇,我有流不完的淚,為母親的墮落,我有訴不完的恨。母親,你玷污了這個神圣的稱呼,我恨死了你。
因為我恨,所以我痛苦。因為我恨的,是我十幾年來,最親最近的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含辛茹苦的養(yǎng)育,豈能在一時一刻全部消盡?恨極之余,又很心疼,又愛又恨,又恨又無奈,又急又氣,氣又沒法出。再恨死了,她還是我的母親。她與我有著扯不完、剪不斷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對著媽媽關切的臉色,我的心在哭泣,無法一直恨母親。于是,我恨那個誘惑她的男人,恨不得親手殺了他!
漸漸地我變得暈暈乎乎,神不守舍,看見所有的異性都恨恨的,仇恨填塞在我的心頭。除了父親,我討厭與所有的男人交往。男同學偶爾坐在我的旁邊,我也會渾身不自在。
男教師上課,我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還會莫明奇妙地臉紅,耳熱,心跳加劇。那副模樣,就好像我干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
我反復地對自己說,一個壞男人不等于男人都壞。千萬不能因為這事而影響上課。但是,這沒用,遇見男教師上課,情形依然壞透了。
心率加速不算,頭上還直冒汗。我知道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情緒都屬不正常,但是還想努力克制,自我調理。心中默默地想著父親。一定要為父親爭氣,他是多么希望我考上大學。
啊,說起父親,我的心就在發(fā)顫。他是那么優(yōu)秀的父親。他是工程師,但在廠里常常穿著工作衣,水里火里地在生產(chǎn)第一線。雖只是50多歲的人,卻已是白發(fā)過半。平時他節(jié)衣縮食,生活簡樸,總是吃奶奶吃剩的菜。他與媽媽一向言語不多,總是沉默寡言。但是我卻知道,他的心里,就是希望我能考進大學。他是多么疼我,我又是多么愛他。我常暗暗發(fā)誓,一定要考上大學,為母親贖罪,以告慰父親。
但是,我失敗了。情況并沒有好轉,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父親也因此而憂心忡忡,他為我擔心。有天,他找了我,心事重重地與我談話:
“女兒,你知道嗎?你母親并不愛我,她另有別人已有九年。為了你,我不愿拆散這個家,并且還寬恕了你的母親。但是,希望你卻不要因此而擔憂。這不干你的事,你母親待你還是好的。我只希望,你能好好讀書,長大后,能實現(xiàn)你自己的理想。你不是想上大學嗎?這其實也是我的心愿。”
我的心在呼喊:爸爸,你知道女兒的心事嗎?就是為了你,我才變成了這種樣子的。我以為是獨自飲著苦酒,誰知道你早已知道了實情而忍聲吞氣。即使這樣,也不忍在你流血的心上雪上加霜。父親,讓我為你默默地分擔羞辱吧!
從此后,沉默寡言的父親更加無言,奶奶不斷地抹眼淚,她可憐自己的兒子如此遭人遺棄。娘娘也總是唉聲嘆氣,說又不好說,是呀,爸爸忍了,別人又能怎么樣。我真不知這日子怎么過下去。仿佛是魔鬼光臨了我們的家,心整日地在地獄里。我好痛苦,卻欲哭無淚,為我們這個名存實亡的家,為我們每個人心中壓著的魔鬼的石頭。
我變得更古怪,離群索居,落落寡歡,變成了一只真正的丑小鴨,一個沒有希望的灰姑娘。沒有白馬王子來相救也就罷了,偏還有不懂事情的男同學,風言風語地說,我是因為單相思,勾引男生不成才變得如此古怪。我聽了后在班里大發(fā)脾氣,卻只引來同學不理解的目光。是啊,誰知道我的心事呢!
同學們的閑言碎語令我心灰意冷,今我恐懼絕望。母親尚且騙我,何況同學?同學們都不可靠。
就在這樣的境況中,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媽媽,這一切全都是你給我的,我真的開始恨她。
看見她穿紅著綠的左右打扮,火氣就沖上來,大聲地說她:“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年紀,打扮得妖里妖氣的。”
母親在鏡子里斜眼看看我,比試衣服的手垂下去了。難道她也未曾幸福?管她呢,這都是她自找的。
老師,你說我有多難。困難中我想起了青少年發(fā)展咨詢中心,你們或許能為我指點迷津。
我曾經(jīng)走到過你們門前,卻又徘徊在南京路上,止步不前。不知是因為什么原因而難以啟齒。
這一次,我鼓足勇氣,給你們寫信,說不定那一天,我還會走進咨詢所的門。
我實在太傷心,我需要幫助。就是現(xiàn)在,我邊寫信,卻早已是淚流滿面,心中卻在呼喚:“媽媽,你為什么拋棄我們?”
這是一封長長的信,我把它全抄出來,是因此可以更清楚明了地討論事情。
通過她信上的地址,我與她取得了聯(lián)系c她在電話里答應前來診所面談。
見了她,與讀她的信感覺又不一樣。她并不像信中所述那樣給人憂傷脆弱的印象。她是健美的,黑黑的,打兩根小辮,默默的,卻很會笑。穿的是她母親年輕時穿的過時服裝。這是她的獨到處,現(xiàn)時的青春女孩,誰會穿舊衣服?看得出來,她很懂事,也很節(jié)儉。
當我把房間門關上后,她就開始流淚了。因為我是唯一了解她心情之人,所以她很想放松一下。
我把手撫在她的肩上,說:“小姑娘,你遇到的,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你的心情也沒啥大問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她一下子哭得更厲害了。等她平靜了之后,我們才開始了談話。
我曾經(jīng)反復地看了她的信,覺得使她不安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她對母親的婚外戀行為有著太多的道德與倫理上的批判。她認為母親的行為使她與父親蒙受恥辱。而婚外戀行為的發(fā)生,卻往往并不是那么簡單地用“墮落”兩字就能概括的。而是因社會的、家庭的、心理的、生理的諸種因素所導致。為什么該離婚的卻不離,該結婚的不結婚。這其中實在很復雜,一言難盡。我想先與她在這個問題上討論一下。
“在婚姻上,人們其實是可以有自由選擇的權利的,哪怕是結了婚的,你認為是嗎?”
她點點頭,“是的,但好離好散,為什么偷偷摸摸?”
“你想,父親雖然知道母親的情況,卻不想離婚,而母親也沒有提出過離婚的要求。這又是為什么?父親說是為了你,又難說母親不是為了你?他們之間好像有一種默契,你也并不清楚,或者,父親由于什么生理的原因而對你母親有著一種寬容?當然這是一種假設,我也并不為這種婚外戀辯護。只是,事情既然發(fā)生,你沒有必要在情緒上那么沖動,那么嫉惡如仇,以為這是墮落,或是恥辱。你的對男性的仇恨心理是妨礙你學習的主要情緒,而這種情緒是因為你把恥辱與性聯(lián)在一起的緣由。”
現(xiàn)在整個的社會文化、世態(tài)人情,對男女性關系的態(tài)度比任何一個時期都寬松柔和些,這也是對以前性禁錮的一種緩沖、辯證,任何個人(只要足正常人)不會存心去追求婚外戀的形式,任何社會也不會提倡婚外戀行為,但對已發(fā)生的事實,人們應該妥善解決,適當處理,減少損失,得其益處。這并非大逆不道之事。
何況是你自己的親生父母,他們遇到了難處。(雖是他們自找)你除了理解他們,原諒他們,還要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但你自己卻先被“仇恨與恥辱”壓倒,又怎么解決問題呢?
姑娘又點點頭,她說:“母親對我是很好的。”
我說:“不要仇恨他們,不要以他們?yōu)閻u辱,如果有能力,去幫助他們。”
我覺得她的仇恨異性,看見男人就冒汗、心跳的情緒,可能與聯(lián)想有關。
“你看見異性,心里就不自在,是否想到了什么?”
“是的,看見男人們,就會想起推門進屋,撞見母親與別人在干的那種事。”
“因為這件事對你的刺激太深。不僅僅是性的刺激,而且還伴隨著心靈的創(chuàng)傷感。于是,你就把性、恥辱連在一起,而成年男人都是有性能力的,看見他們,就敏感地聯(lián)想到恥辱、侵犯,以及其他因素,因此你就感覺到不自在、緊張,有時還有恐懼的情緒。”
咨詢的過程就是在談話中找出問題的盲點的過程。而任何一種情緒與心態(tài)、行為后面,都是有著必然的原因的。你找出了它,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而分析原因,就是咨詢的關鍵。
姑娘她沒有否認我的說法,而且她還是贊同的。第二個原因與第一個原因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她贊同第一個觀點,第二個問題將隨著她的自我調節(jié)而淡化。
當我們結束了對這個問題的談論,隨意地聊天時,她又顯得很活潑,并且對自己很有信心,她說,奶奶、娘娘也都對她抱有希望。希望她能考上大學。因為她曾是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而且,她是那么勤奮、用功、努力。
這件事應該是說完了。但是還想對處于婚外戀、或者有意于此的家長們說幾句:“你們盡可以有權力去選擇,創(chuàng)造自己的幸福,盡可以從個體的角度去實現(xiàn)自己。但是無論何時,都不要忽視了孩子們的利益。雖說孩子的利益所在各不相同。美國人說夫妻不和,為了孩子應該離婚。而中國人則傾向于為了孩子不離。中國人更重形式。認為父母俱全,天倫之樂,是一種體面,但美國人更重內(nèi)涵;失和的夫妻往往使孩子的心靈受創(chuàng)傷,使他有不安全感,使他無所適從。究竟怎么做是為孩子好,這是另外一個課題,而我只是想說,無論碰到什么事情,不要忽視孩子的利益,作為孩子,也要體諒理解遇到難題的父母,要求父母為了孩子而放棄父母的所有,這,也同樣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