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一段話:"人體最多只能承受45(單位)的疼痛。但在分娩時,一個女人承受的痛卻高達57(單位)。這種痛相當于20根骨頭同時骨折!"分娩痛,一直是無數首次生育女性的恐懼來源。但“分娩等于20根骨頭骨折”的說法科學嗎?分娩到底有多痛呢?
疼痛是主觀感覺
疼痛是傷害性刺激作用于機體所引起的一種不愉快的主觀體驗。人們對疼痛的體驗與感受是因人而異的,除了身體創(chuàng)傷之外,還受心理因素、文化修養(yǎng)、生活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難以客觀測量。目前測量疼痛的標準,還是病人對所經歷疼痛的表達。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測量方法是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法),這個方法依然是依托于人們對疼痛的主觀體驗,并非絕對客觀的測量方法。因此,網上流傳的“疼痛單位”之說并不成立,分娩有沒有骨折那么痛,也是因人而異的。
分娩為什么會痛
有個比較浪漫的說法,說產痛是母親與胎兒之間復雜而又默契的互動結果。其實早在懷孕期間,子宮就為最后的生產做“準備練習”:有時肚子會酸痛,但并不是每個孕婦都能感覺到孕期的疼痛。而分娩時的疼痛,正是由于子宮肌肉組織的攣縮造成的。孕婦在產痛的幫助下會加緊用力,讓胎兒可以不斷地被推向骨盆底處。當疼痛達到一定程度,身體自己才會出來幫忙,分泌出一種能減少痛感的激素。所以,分娩痛其實對生產有幫助,而且并不可怕,各位準媽媽不需要過分地去擔心。
自然分娩VS剖宮產
由于很多影視作品、網絡言論的危言聳聽,讓很多準媽媽對產痛顯得過分擔心。一些沒有剖宮產指癥的孕婦會主動要求做剖宮產。到底自然分娩和剖宮產哪個好呢?
從胎兒利益來說,自然分娩時子宮有節(jié)律的收縮,會讓胎兒的胸廓受到節(jié)律性的壓迫,這種節(jié)律性的變化,使胎兒的肺迅速產生一種叫做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因此出生后的嬰兒,其肺泡彈力足,容易擴張,很快建立自主呼吸。其次,在分娩時,胎兒由于受到陰道的擠壓,呼吸道里的粘液和水分都被擠壓出來,因此,出生后患有“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新生兒濕肺”的機會相對減少。另外隨著分娩時胎頭受壓,血液運行速度變慢,相應出現的是血液充盈,興奮呼吸中樞,建立正常的呼吸節(jié)律。剖宮產由于沒有子宮節(jié)律性收縮的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產生相應要少且慢,出現有規(guī)律的自主呼吸相應減慢,因此新生兒易于并發(fā)肺部疾患。
從母體健康角度來說,由于自然分娩是一種生理現象,其創(chuàng)傷小、較安全,而且產后能很快恢復健康,對產后的體型恢復有益;相比之下,剖宮產手術,除了麻醉方面的風險外,還可能在術中或術后出現一些相應的并發(fā)癥,
總結:
網上的流言明顯不科學,孕婦們無需過分擔心產痛。但無論怎樣,母親都是值得被尊敬的,因為她們對孩子的付出是計量單位也無法估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