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說話,往往被父母看成是孩子發(fā)育的重大里程碑。但是“學會”僅僅是個開始,孩子的大腦在10歲前捕捉和反饋信息的能力比一生中任何一個階段都要強,所以在這個階段,通過自然、溫和、有效的方式幫助他拓展詞匯量,對他和你們來說,都會是件小投入、大產(chǎn)出的好事情。
“詞匯量”有什么用呢?舉幾個例子吧!
早上起來,孩子跑來對你說“媽媽,龜飼料在哪里?”是不是比“媽媽,我要烏龜?shù)娘垼?rdquo;顯得有水平?走在路上,孩子能說出“汽車尾氣”要比“汽車放的屁”更文雅吧?特別是,當孩子掌握了“鼻青臉腫”“東張西望”“筋疲力盡”“熱鍋上的螞蟻”這類的表述之后,他的語言會變得更生動,與人交流的效率也會更高。
怎么樣,詞匯量有用吧?更何況,想達到上面所講的境界,其實不難。
1.對孩子說話
很多研究已經(jīng)表明,與“喋喋不休”的媽媽一起生活的孩子,會更快、更多地學到口頭交流的技能。而一項更新的研究表明,與語言狂人型媽媽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同崇尚沉默是金的媽媽養(yǎng)育出來的孩子相比,在2歲時,前者比后者多掌握296個詞匯。也就是說,你同孩子講的越多,他相應接收到的也就越多。當然,多說是建立在高質(zhì)量的基礎上的。你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并且及時糾正孩子的不恰當用語,這對他的語言學習來說至關(guān)重要。
2.聽孩子說話
當孩子對你講話時,請蹲下身來,與他保持平視——用你的眼睛注視著他的眼睛——通過這樣的肢體語言告訴孩子:媽媽在認真聽你說話。這對孩子是最好的鼓勵和贊許,你的態(tài)度會幫助他更多地開口,去演練他每天學到的新的詞語。如果你因為接電話或者其他原因忽略或者打斷了孩子對你講的話,請在第一時間重新面對他,問他:“親愛的,你剛才想跟媽媽說什么?”
3.與孩子對話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對”孩子講話,而不是“與”孩子講話,我們只要確定自己說的孩子聽到了,或者得到了孩子的“是”或者“不”的答案就足夠了。如果你想鼓勵孩子講話,請給他一些開放性的、引發(fā)性的話題,并且不要在孩子剛剛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后就馬上開口,稍等一下,也許他還有話講。孩子是在一來一往中學習會話的,所以請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與你對話的機會。
4.給孩子朗讀
給孩子朗讀故事或者兒歌,可以使孩子愛上文字、詞語和語言的感覺,并且增加孩子的詞匯量。閱讀中會遇到你們?nèi)粘υ捴须y以出現(xiàn)的新詞,并且在故事情節(jié)的幫助下,使孩子自然而然地領會其含義和用法,這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所以保持給孩子朗讀的習慣,并且有意識地接觸各種風格的文字,尊重并保留原來的文字,是幫助孩子接觸新詞匯的最好的方式。
5.控制看電視的時間
語言是一種符號,每個詞語與特定的事物、動作、感受相對應,讓人通過文字聯(lián)系到它的含義。但是,電視卻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因為語言所提及的內(nèi)容基本都被畫面展示出來了,這樣也就限制了孩子對于詞匯的思考與理解。相對而言,聲音節(jié)目可以更好地刺激孩子頭腦中“詞匯—形象”對應的思考,因為他必須把耳中聽到的變換成頭腦中的形象,這種從抽象到具象的思維過程,可以很好地促進孩子大腦的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