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的恩物——牛奶

  

  懷孕以后,孕媽媽可都成了“國寶”級的人物,每天都要補充各種營養(yǎng)。牛奶,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是各位孕媽媽的首選滋補品。

  可是喝牛奶也有很多講究,你都知道嗎?

   喝牛奶,也科學

   1st晚上喝牛奶最好

  最好晚上喝牛奶,因牛奶中含有一種能使人產生疲倦欲睡的生化物L色氨酸,還有微量嗎啡類物質,這些物質都有一定的鎮(zhèn)靜催眠作用。特別是L色氨酸,它是大腦合成五羥色氨的主要原料,五羥色胺對大腦睡眠起著關鍵的作用,它能使大腦思維活動暫時受到抑制,從而使人想睡眠,并且無任何副作用。而且牛奶粘在胃壁上吸收也好,牛奶中的鈣還能清除緊張情緒,故晚上喝牛奶好,有利于人們的休息和睡眠。

  2nd注意牛奶飲用量

  牛奶作為一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食品,喝少了難以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喝多了難以全部消化吸收利用,一般來說,成年人一天應喝400~500毫升,即兩瓶(兩袋)牛奶,至少要喝250毫升左右,即一瓶(一袋)牛奶,最好不超過1000毫升,否則其營養(yǎng)成分難以全部吸收利用。

  過量飲用牛奶,特別是高脂牛奶易導致脂肪攝入過多,尤其體力勞動較輕,體重過重的人要注意飲用量。

  3rd牛奶的食物搭配

  喝牛奶前最好先吃一些谷類食物或者邊吃邊飲用。因為空腹大口喝下牛奶會減少在口腔中混合唾液的機會,一經接觸胃中的胃酸,牛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就會結塊,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質。一旦有腸功能衰弱時,便會引起腹瀉,或因異常發(fā)酵而導致腹脹不適。

   不是人人都適合喝牛奶

   這些孕媽不適合?。?!

   你患有缺鐵性貧血

  食物中的鐵需在消化道中轉化成亞鐵才能被吸收利用。若喝牛奶,體內的亞鐵就與牛奶的鈣鹽、磷鹽結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影響鐵的吸收利用,不利于貧血患者恢復健康。

  你患有返流性食道炎

  含有脂肪的牛奶會影響下食道括約肌的收縮,從而增加胃液或腸液的返流,加重食道炎癥狀。

  你患有消化道潰瘍

  牛奶雖可緩解胃酸對潰瘍面的刺激,但因其能刺激胃腸粘膜分泌大量胃酸,會使病情加重。

   你患有乳糖酸缺乏癥

  牛奶中乳糖含量較高,但必須在消化道乳糖酸作用下分解為半乳糖和葡萄糖后才能被人體吸收。如果乳糖酸缺乏,食用牛奶后就會引起腹痛、腹瀉。

  你患有膽囊炎或胰腺炎

  牛奶中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和胰脂酶的參與,飲用牛奶將加重膽囊和胰腺的負擔,進而加重病情。

   不喝牛奶,怎么補鈣?

  孕媽愛喝牛奶,其中一個原因是牛奶還有非常高的鈣質!但是,喝不了牛奶的媽媽,怎么補鈣呢?

  No.1可以選擇酸奶和奶酪。酸奶和奶酪都是由鮮牛奶加工而成的,口味上沒有了鮮牛奶的腥味,而且酸奶中還含有乳酸菌,對于便秘的孕媽咪很有好處哦。

  No.2乳糖不耐癥的孕媽咪可以選用羊奶。羊奶是國際公認的“奶中之王”,比牛奶營養(yǎng)更豐富全面,更易消化吸收。

  No.3每天喝杯孕婦配方奶粉。市場上為孕媽咪量身打造的配方奶粉很多,各種情況的孕媽咪都可以找到有針對性的一種。

  No.4補點鈣片。不愛喝奶的孕媽咪,如果出現(xiàn)了缺鈣的癥狀,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吃點鈣片。

  .

  孕媽喝牛奶,不能不注意的!

  孕婦喝牛奶,保質期越短越好

  婦產科醫(yī)生指出,孕婦喝奶,保質期越短的越好。選擇那種保質期只有一兩天的鮮牛奶,而不要買一整箱的,可以保存一個月的牛奶。因為對各種液態(tài)奶來說,要想實現(xiàn)長時間保存,就需要更嚴格的滅菌和防腐措施,所以保存時間越長的奶,其存在的風險也就越高,準媽媽們要格外慎重。

  國外研究顯示,防腐劑會增加畸胎和流產的風險,而人工合成色素等可能影響胎兒發(fā)育。若發(fā)現(xiàn)女性懷孕了,首先就要提醒她,不能再吃方便面和罐頭食品了。

  孕婦喝牛奶千萬別用微波爐加熱

  微波爐加熱不能攪拌,速度快,控制不好容易造成牛奶脂肪和蛋白質糊在容器內壁,造成營養(yǎng)損失,特別是對孕婦來說,微波輻射不利健康。

  熱牛奶方法:煮一開。所謂煮一開,就是邊煮邊注意觀察牛奶變化,待牛奶出現(xiàn)第一個氣泡的時候,立即關火。煮的過程中要不停攪拌,動作要溫和,不要攪起泡沫。火候不要太大,中火即可。煮一開的奶鍋加熱法,不僅能殺死細菌,也最大程度地保持了牛奶中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

育兒網廣播

《母嬰世界》雜志介紹

《母嬰世界》專為0-3歲寶寶而定制的早教家庭讀本,將致力打造成為全國最具專業(yè)權威性的嬰幼兒時尚雜志。2009年11月全新改版,資訊更豐富、版面更新穎、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每期除了深入一個主題作全方位探討外,主推欄目還包括“寶貝計劃”、“寶寶食譜”、“孕產課堂”、“媽咪支招”、“大齡媽媽小小兒”、“美麗媽咪”、“多元智能”、“親子美勞”等。